第五章 大發現

哥倫布(他是義大利人)發現美洲, 是每個人/包括對歷史毫無接觸的人都知道的大事件, 反映出這個事件多麼地意義重大.

經過多年民間的醞釀, 歷史的風向轉變, 1992年(500週年)人們首次不再將哥倫布視為英雄般慶祝, 很多的討論, 包括無情的欺瞞與殘忍的暴行, 將原住民抓來做奴隸, 接著又被他們帶來的細菌趕盡殺絕(這些是事實), 但更重要的是: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這種事為什麼會發生?

歐洲人發現新大陸絕非意外, 當時的歐洲已有強大的戰鬥力, 將絕對的殺傷力帶到船隻所及的地方, 而航海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後, 歐洲人幾乎無所不在.

先了解侵略是一種人類深沈的內在驅動力, 當一個團體強盛到能將另一個團體推倒, 並從衝獲利, 一定會毫不遲疑得做. 除非在政治權威上有刻意立下規定, 約束自己或所屬團體這麼做, 這種動力才有辦法克制. 然而, 當時在中世紀的歐洲並沒有這樣的政治權威存在

11世紀(1096年)的十字軍東征是歐洲人忍受了幾個世紀被侵略後第一次從受害者變為攻擊者, 選東征是因為基督徒與回教徒幾百年的摩擦, 雖後來失敗, 但後來的西班牙/葡萄牙人回擊成功(基督徒人多+回教人用缺乏忠誠的傭兵打仗), 順利拿下伊比利半島+非洲北部(摩洛哥等).

把周邊的土地都佔有後, 開始動遠地的腦筋:看到駱駝背上一袋袋從非洲沙漠遠方運的黃金, 以及從印度洋/紅海/波斯灣一路運來的香料, 及從遙遠中國運來的絲綢, 開始思考方法跨過異教徒的控制得到那些好東西.

歐洲人之前在十字軍東征時發現阿拉伯從印度引進至地中海區域的甘蔗, 將甘蔗帶進希臘, 西西里等地, 成為歐洲最有價值的經濟作物(起初, 糖的價格很貴, 可安撫心靈, 且吃糖會上癮, 加了糖的東西也不易壞), 在15-16世紀, 糖還是奢侈品

雖然地中海的甘蔗種的不錯, 但大西洋的島嶼更適合, 但甘蔗田需要大量人力(當初在阿拉伯有看到他們從東非引進奴隸), 如法炮製, 也不能找異教徒(信基督就平等了), 只把黑人當奴隸. 在哥倫布之前的25年, 就開始把奴隸引進大西洋島種植甘蔗.

在1492年, 哥倫布瘋狂的想從西方繞到東方(日本), 葡萄牙跟西班牙將世分為二, 東向(非洲)是葡萄牙的, 西班牙則往西方一睹(哥倫布當時也覺得世界不會太大), 就這樣, 發現了美洲, 在那裡, 哥倫布發現許多全裸與半裸的人, 過著石器時代的生活, 看到西班牙人用的劍還會去抓而割破手. 

在那邊並沒有找到他以為會在東方發現的寶貝(尤其想要黃金), 他氣炸了, 但往好處想是加勒比氣候跟大西洋島群島很像, 適合種植甘蔗, 從此加勒比的歷史自從白人到來以後, 便落入一個牛羊如何取代居民, 及黑人奴隸如何被引進種植甘蔗的故事.

在白人瘋狂的屠殺與野蠻統治下, 當地人口迅速減少(自殺/禁慾/殺死自己嬰孩, 加上歐洲帶來的天花/感冒等), 西班牙人為這些野蠻人有否靈魂/是不是人也爭論不休, 哥倫布第一次遇到印地安人以為是印度人(西班牙叫indios), 更瘋狂亂殺, 加上找不到黃金的失望與挫折全部發洩(孕婦破肚, 斧頭批男, 小孩頭撞石等), 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戰納粹殺猶太人, 殘忍行徑才又在歷史中出現.

 

第六章 大東進(葡萄牙)

葡萄牙人也跟西班牙人一樣, 從一個島嶼到另一個的方式前進, 他們希望沿著非洲西海岸一路往下, 繞過回教地區, 就可達印度洋, 但從摩洛哥以北的海洋很舒適, 以南的海向/洋流都很混亂, 連最有經驗的船員都卻步, 且海岸線本身一片荒蕪, 在到達幾內亞前幾乎沒有任何港口及補充物資的地方.

葡萄牙人於是利用貿易風(風向)在島嶼中跳躍的航海技術, 在風向轉向前, 先到達巴西(所以是南美洲唯一講葡語的國家), 這不是運氣, 因為當時他們已經發現了緯度線, 從測量北極星到測量太陽的高度(搭配季節), 伊比利半島在14-15世紀時就有許多阿拉伯及猶太的星象家做出許多方便的赤緯一覽表供航海者使用.

在這些遠征上, 葡萄牙人就花了將近100年的時間, 靠的是亨利王子(據說到死前仍是處男), 這名背後人封為航海者亨利的大航海家, 每次航程都是一個經驗的累積, 帶來修正的動機, 包括達伽馬(da Gama, 第一位從歐洲到印度的人), 狄亞斯(Dias)都是很重要的人.

葡萄牙人邊做邊學, 每一次都做記錄, 並修改, 也在好望角等地建立市場, 經過一段時間後, 再從南美洲海岸往東的決定就不再大膽了, 然而葡萄牙人歷經幾過了幾十年的痛苦, 西班牙人卻第一次嘗試就發現新大陸, 1497年達伽馬從里斯本出發花了2年的時間繞過非洲才找到印度.

令達伽馬震驚的是, 印度都還是回教徒, 而且他們根本無意與基督信仰的人做交易, 且在加勒比海很受歡迎的玻璃珠/假首飾/襯衫等完全不受歡迎, 印度的絲綢更舒服, 於是他也氣炸, 攻擊一艘船而搶到一些香料, 他帶回歐洲的訊息包括:1. 歐洲人火力比原住民強 2. 那邊香料很多, 且比歐洲便宜, 1500年初, 葡萄牙派第二批往印度的船隊, 想要賺錢!歐洲現在已經有實力在海軍力量所及之處, 到達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扎根.

早在1425年開始, 葡萄牙人就非常有科學的紀錄, 將好奇與貪婪化為行動, 包括:1. 原住民交易意願 2. 有其他國家船隻來過嗎?長什麼樣?武力如何?船的大小?頻率如何等. 但西班牙人直到16世紀前仍沒這麼科學, 他們或許也不需要(沒有競爭+航海技術簡單), 且西班牙人想取得金銀財寶, 葡萄牙人想從貿易中獲取利益, 兩種不同的帝國觀.

為何中國缺席擴張?其實中國1400年初航海技術很強, 中國至少連下七次西洋(明朝/鄭和七下西洋) 遠至印尼及印度洋, 且船是世界級最大, 當時朝廷一聲令下, 成千上萬木匠/鐵匠/帆工都日夜趕工, 瘋狂建造無數船隻, 但中國的海洋野心卻在1430年突然在新皇帝的儒教再興/反商情緒下結束,  而後逐漸放棄航海事業, 是要逃避海洋的麻煩與誘惑

這次的由外轉內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轉淚點, 這時機對中國極為不利, 不但使後來中國面對歐洲武力時毫無抵抗力, 對後來歐洲旅行者帶來的新知識與新發明也都抗拒. 為什麼中國不願意繞過非洲到大西洋?或為什麼在歐洲人進入中國水域後幾十年, 甚至百年中國都沒進入歐洲的港口(第一次是1851年...)?因為中國人缺乏視野及好奇心, 中國並非在貪婪或熱情的驅策下出國探險, 而是為了接受臣服及誇耀, 而歐洲人再遠征時已定好明確的目標:亞洲的財富. 中國逐漸走向孤立/平和/圓滿的過了好幾百年, 怡然自得的不受外國侵擾, 然而世界並沒有因此而停頓.

小結:always want more, 不要停下腳步, 要知道別人在幹嘛然後做得更多, 遠離舒適圈.

 

第七章 從探索到帝國(西班牙)

拜印刷術, 哥倫布的新聞很快傳了出去, 世界打開, 歐洲人的自覺思維也打開, 他們認定那邊一定有很多珍寶可循(相較葡萄牙繞過非洲都還是回教徒), 所有想發財or new life的都在船東號招下追逐機會.

1520年左右, 西班牙人航海至加勒比海, 往南及北探索, 一直在尋找黃金, 並在新大陸逐漸安頓下來. 其中最有名的是科爾特斯(Cortes)的探險隊伍發現北美洲, 並打敗了15世紀稱霸墨西哥中南部的阿茲特克(Aztec), 這個族群本身就很族群分裂, 加上信奉血祭更加深內部不安, 且Cortes很會用分化策略, 加上歐洲人的炮火比Aztez的彈弓+狼牙棒只是傷人而非要人死的武器要強, 且他們以為歐洲人是神(有大船+大砲+膚色淺白+服裝閃亮+金頭髮)所以很掙扎要否戰鬥, 更重要的是歐洲人帶來傳染病, 最後由Cortes推倒阿斯特克帝國. 

印加帝國(11-16世紀稱霸秘魯一代的帝國)也是類似, 本身是分散的, 加上剛結束一場內戰, 搭配皮薩羅(Pizarro, 跟Cortez齊名, 也是秘魯首都利瑪的建立者)用西班牙人擅長的分化策略, 結束了印加帝國.

墨西哥人口在西班牙人到來後的一世紀減少了90%, 從2500萬人變成100-200萬人, 許多變節而投向西班牙陣營的人改信基督教, 並效忠西班牙, 他們從印加人手上接下統治的職務, 與西班牙派遣來的高官家庭聯姻, 構成了今天利瑪/ Quito等地上流社會的成員.

 

第八章 辛酸島

西班牙人發現新大陸的帝國財富與人民後, 慢慢對加勒比海失去興趣, 只在這些小島上建立海軍基地(像是最大島古巴, 第二大島多明尼加, 第三/四大島puerto rico/牙買加, 大部分都前往新大陸當土豪), 當作運輸用的中繼站, 加上西班牙人一心只想追求黃金, 也不是善於農耕的民族, 所以沒善用小島做耕作.

反而是葡萄牙人及荷蘭人把甘蔗帶進新大陸, 英國人也擠了進來, 1630-1650包括取得了牙買加(原西班牙, 但他們不想要, 因為蚊蟲太多), 英國人一開始就將加勒比海的島嶼視為開拓者殖民地, 像後來的美東一樣, 有意安定下來的移民看上廉價土地想來種植菸草/棉花等. 但最有經濟價值的還是甘蔗, 但甘蔗也需要最大量的投資機器+奴隸, 因此需要仰賴進口.

法國人隨著英國人的腳步也來到加勒比海, 拿下了小安地列斯群島的兩個島嶼及現在的海地(東邊仍是西班牙領土的多明尼加), 並也引進甘蔗, 為法國人及島嶼本身帶來很多財富

種植甘蔗很辛苦, 需要砍伐/精煉/壓榨等, 且滾筒榨汁及鍋爐都很危險, 因此需要大量從非洲引進奴隸, 連偉大的宗教人文家卡薩斯想保護印地安人, 但都認為黑人沒有靈魂, 當時約1000萬的非洲人引進新大陸(倖存的), 但航行過程極為慘烈且不人道的, 每四個都損失一個, 就算上岸之後也要經過調教才能上工, 做無聊的工作且常常被打死.

從甘蔗->奴隸制度, 加速了英國經濟及北美殖民地, 因為有了奴隸做勞力密集的甘蔗, 才能促成三角貿易(奴隸需要食物from euro/US, 也必須買更多機器零件/紡織品等), 促進分工的概念, 也鼓勵發明更多節省勞力的機械與裝置.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 但卻建立在黑奴背上的鞭痕之上. 

 

第九章 東方帝國(葡萄牙)

葡萄牙本身就是個小國家, 15世紀時人口約100w人, 一個小國家應該先把自己管好, 用農產品去交換其他地方的產品, 但他們卻偏離理性, 在自己小小的土地上建立廣覆地球3/4的大帝國, 從巴西->印尼香料群島->日本. 就因為人會偏離思考, 歷史才充滿不確定性/難以預測, 而以葡萄牙最特別, 人口太少, 無法派遣大量人力出國, 連自家都缺人需要進口奴隸, 在建造遠洋軍艦的能力上也有限. 

葡萄牙的成功如上述, 在科學/進取/使用最新科技的能力, 但也同時太過篤信宗教, 而使葡萄牙在原本很容易可以獲利的情況下堅守原則, 而在商業上處於極不利的位置, 例如與回教徒的族群戰爭遍地在印象洋的許多地方, 都成為出兵的對象, 且手段兇殘, 畢竟回教人相對西班牙人面對的印地安人要更熟悉金屬/戰術, 且他們不怕歐洲人的細菌(反倒是歐洲人怕他們的).

葡萄牙人尋找重要策略重點, 佔領重要位置, 控制重要管道, 包括印度/東非/中國海的麻六甲/澳門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印度的Goa, 在那邊裝載胡椒到歐洲, 即使後來胡椒生意受傳統通路反攻而下滑, 葡萄牙人還是利用他們強大的力量, 在海上打擊其他商人, 壟斷航線(其他人要貿易要取得執照), 變成印度洋上的海盜王.

但畢竟人口小, 當歐洲的新興勢力如英國/荷蘭起來時, 逐漸取代, 包括荷蘭在1605年後陸續取下安汶, elmina, 麻六甲, 馬卡薩等, 船隻互相落奪成了正常情況(海盜), 尤其是後來英國與荷蘭對西班牙宣戰更全盤合法化, 海盜對英國與荷蘭利潤太高, 歐洲人自相殘殺.

這時間陸權的印度只是隔海看熱鬧, 跟中國很像, 印度當時統治者說“海上的戰爭屬於商人的事, 有損國王威嚴”, 這其實是很大的錯誤.

然而, 葡萄牙的勢力漸走下坡卻是不爭的事實.

 

第十章 數錢樂(荷蘭)

荷蘭雖然也很小(1500年約100w人, 跟葡萄牙差不多), 夠不上玩帝國主義, 但力量很強大. 17世紀時, 該國人口有一半住城市, 為全歐洲之冠, 1560年僅荷蘭省一地就的水路就已經十分擁擠. 

我們稱為荷蘭, 但其實是叫netherlands(nederland=低地的意思, 因為他們地很低), 17世紀初, 神聖羅馬帝國(現在的德國之類)因聯姻關係掌控西班牙+勃根地(包括低地國家), 其實本來荷蘭不想向西班牙宣戰, 因為他們已經過得很好, 但西班牙很跩(他們從殖民地賺很多錢), 加上當時宗教發生兩件事:1. 西班牙國內狂熱排他(1492年排除猶太人, 導致很多跑去低地國家) 2. 基督新教興起, 信奉舊教的西班牙開始壓抑, 盡力蹂躪壓榨, 北方省份經過多年抗戰在1609年贏得獨立.

1585年, 西班牙併吞葡萄牙, 也禁止荷蘭船進入賽維爾/里斯本等港口, 迫使以平地起家的荷蘭人開始在海上展開生涯.

荷蘭人的航海技術是由兩個在葡萄牙軍艦服役過的人教的, 包括海岸/緯度/港口/風向/洋流/葡萄牙人的優弱點等, 荷蘭人第一次派6艘船卻空手而歸, 先有6家公司隨後又組織了4個公司, 但太多也不行, 10家公司被說服要聯合起來, 於是在1602年組成了荷屬東印度公司(VOC).

荷蘭人決心從商業活動中賺錢, 但他們知道當時在東方海面賺錢需要伴隨武力, 但當時最兇猛的還是英國人, 他們槍砲特別大, 船隻特別堅固, 英國的策略是:做不到生意就用搶的, 因此荷蘭人一直在練習, 為海上作戰做準備.

歷經80年對抗後的1609年終於停戰, 停戰建立在維持瓜分土地的情況下, 但荷蘭人很想要印尼香料群島, 只要能運到印度, 就有10-15x的利潤, 因此即使用武力以要達成目標(在那個年代很正常). 就這樣, 荷蘭的帝國發展在攻擊/突襲/對峙中展開, 從結果論, 荷蘭人最終拿到了印尼的香料群島和爪哇, 也拿下斯里蘭卡和台灣, 並在印度東岸建立許多工廠.

VOC的水手大都是從荷蘭和德國社會的中下層徵招來, 他們只想趕快賺到錢閃人, 他們很積極做國家間的貿易, 偷走私的程度到VOC必須不斷定義可以免稅運回荷蘭貨品的質與量. 但即便如此, VOC仍非常賺錢(香料群島的各種香料->爪哇島的稻米->咖啡與糖), 並發放相當高的股利, 另外也通過公開市場買得中國瓷器/茶葉/絲綢等, 並在歐洲市場賣出, 但這種沒有壟斷的錢好賺. 但是長期而言, 這種專利的壟斷還是建立在脆弱的基礎上(靠搶而來的專利?), 且需要付出越來越高的成本(開始插手當地政治事務).

在18世紀中, VOC的貿易量銳減, 18世紀末(1781-1784年)陷入與英國的戰爭, 貨物運送變得更困難, 接著法國革命-> then 英國與荷蘭再度發生戰爭=>終於, 荷蘭政府全面接手VOC, 這個帝國也在1870年, 荷蘭政府正式廢棄了培育制度, 開始相信自由市場. 第二次世界大戰, 日本佔領荷蘭屬地, 日本投降後, 東印度群島短暫回到荷蘭, 1949年, 荷蘭在累積了好幾個世代的自我反響民意鼓勵下, 放手讓群島獨立, 新的印尼政府成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