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財富絕不憑空而來, 真正能讓國家脫離貧困的還是工作, 節儉, 耐心, 和不屈不饒的任性. 到頭來, 沒有一種力量可以大於自己本身的力量

哥倫布發現美洲可說是富國跟貧國差距拉開的源頭, 在此之前沒有太大差異, 甚至中國>歐洲(中國的造船+ 技藝等), 但後來鎖國, “中國人缺乏視野, 以及最重要的好奇心. 他們下西洋是為了誇耀, 而非學習, 為表現自己的存在, 而非想留下來, 要接受禮讚, 而非採購”. 兩百年來推動工業革命的視野及好奇心.

前言

1836年世界首富rothschild死於沒消毒的手術刀, 今天, 人們能

活得更長, 在於醫藥本身的進步, 加上預防疾病, 並活在更清潔舒適的環境中(乾淨的水, 快速清潔的垃圾, 更好的個人環境清潔條件)

舉例有段時間人類最大的死亡原因 - 腸病毒, 來自吃東西前不洗手, 因為大小便沒有乾淨紙, 難洗又骯髒的毛線衣, 凡是強調清洗重要的宗教, 生病率與死亡率都較低, 只不過其他信仰的人沒看出這一點, 

工業改革後有便宜的棉織品取代難清潔的毛線衣, 有植物油做成的肥皂, 現在的人比一世紀以前的國王皇后還乾淨.

第三個生病與死亡降低的的營養變豐富了, 歸功於充足的食物供給+運輸的發達, 現在饑荒少了, 人也普遍抽高, 變壯了. 食物影養相較醫藥的過程較緩慢, 因為習慣+口味+收入, 第一次世界大戰土耳其的羊肉軍團身高明顯矮於澳洲/英國/紐西蘭的牛肉軍團, 我們追蹤從貧窮國家->富有國家的移民人口, 二代比父母更高更壯.

醫療的進步減少貧富的差距, 但未來1000年, 貧富差距仍是人類最大的問題與危機, 且差異仍在持續跨大中(now 最有錢的瑞士跟最窮的歐洲國家人民所得是400:1, 250年前歐洲跟東亞是2:1). 有的國家越來越窮, 有的在守住現況, 有的則在振翅起飛/努力追趕中.

我們富人的任務 - 為了自己也為別人好 - 必須使窮國更富有, 更健康. 不然這些國家就會靠掠奪得他們無法製造的, 如果無法靠出口賺取足夠的錢, 就靠出口勞力和人口至海外. 長期而言, 富國的和平與繁榮, 取決在窮國的幸福與否. 因此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是, 如何走到今天的地步, 瞭解什麼原因.

 

第一章 生而不公

地理, 雖然殘酷且無法改變, 但的確, 所有的富有國家都集中在溫帶地區, 尤其在北半球的溫帶地區, 而窮苦國家則多半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

在寒冷的地帶, 動不到冬季就選擇冬眠, 在炎熱無遮蔭的熱帶, 蜥蜴/眼睛蛇等選擇休息在岩石或地下(為何這麼多爬蟲類才能存活的原因, 方便進去), 人類基本上也是盡量避免極端

一般而言, 炎熱給人的不舒服超過寒冷, 寒冷還能靠穿衣服, 生火等, 人類身體動起來就會熱, 要避免更熱, 就是盡量禁止不動, 不工作 xd

在印度/印尼/非洲各國等, 只要動一下就覺得累, 和一離開冷氣就不行, 人們工作節奏也比較慢, 但在溫帶國家的歐洲和美國等, 走好幾天都不覺得累, 工作的節奏也可以比較快.

對付熱就是開冷氣, 但冷氣是到二戰後才普遍, 也讓美國的南部開始有了繁榮, 但貧窮國家還是負擔不了昂貴的冷氣, 且溫室效應讓熱帶地區更熱..

溫度上升, 昆蟲+細菌孳生的速度更快, 使流行病亂竄, 冬天雖然冷的討厭, 但是昆蟲+細菌的無聲殺手, 是人類的好朋友, 熱帶對身體的寄生蟲也是好環境, 舉例像非洲的水裡有一種吸血蝸牛會導致人們肝腸出血/瀉吐, 讓人們不能在水中(種植稻米等)工作(看來台灣越來越熱不是好事). 另外舉例錐蟲病的帶菌者采繩會攻擊哺乳類動物導致昏睡. 這在過去科學還不發達時影響很大, 沒有養殖或畜牧, 奴隸若工作感擾也會感擾到家族, 因此非洲部落不往來, 不互相通商, 沒有城鎮 

疾病的預防工作在熱帶難以推廣, 因為需要經費+設備, 但人均收入不到400美元, 國民的醫療費用不到4美元..

水也是大問題, 熱帶地區的下雨不是久久不下, 就是突然傾盆大雨, 這種環境是熱帶雨林的最愛, 但不適合農耕, 且叢林雖植物種類多, 但沒一個好用(no經濟價值), 少數的非洲都市都需要仰賴國外進口食物.

所以總結:非洲雖然壽命增加, 但問題仍一堆, 人民不能發揮潛能, 國家無法推動事務, 越來越窮. 但隨科技越強大, 今天能做的已比昨天要多, 忽視問題不會讓問題消失.

 

第二章 地理環境的答案:歐洲與中國

歐洲

溫帶裡最宜人的是歐洲, 又以西歐最好(冬天不會冷到受不了的, 東歐則冰天凍地), 冷天氣可以凍死病菌和害蟲, 寄生蟲幾乎不存在, 且雨量豐沛, 分佈均勻, 一年四季都可種植大麥/雜糧(古時候掌握住食物便掌握的住人).

歐洲的天候是獨天得厚, 有灣流+地球自轉影響的暖風, 暖水, 也將豐富魚群帶往高緯度地帶, 且長出茂密的硬木森林, 適合種植五穀, 畜養牲畜

東歐氣候轉為 “大陸型”, 冬夏之間的水氣與溫度的差異擴大. 地中海(靠近類似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希臘等地)雖溫暖, 但雨水轉稀, 地利不如西歐,

既然歐洲天氣那麼好, 為何在埃及+蘇美發展好幾千年後才開始發展? 跟地理有關, 因為硬木森林, 直到西元前1000年才有了鐵鋸, 歐洲人才得以走出森林(印度人早已懂得耕作並發展文明) 

歐洲種的牛羊長得高, 力氣大, 能承擔的工作+運輸的物資也比較多, 且屎多尿多, 是田地的好肥料(比東亞用人的糞好), 使歐洲人得以從事精耕, 製造較多食物, 長期影響下, 歐洲人建立一個奶,肉等動物蛋白較多的飲食習慣, 長得高大強壯

雖然歐洲的田地不能和尼羅河/幼發拉底河/印度和等河流的良田比, 但河水反覆無常, 有時乾旱, 有時氾濫, 且戰爭時常被入侵者破壞(這更嚴重). 且河流地帶是濕耕, 需要大量勞力, 鼓勵人口的成長, 很多人很早結婚就是如此, 相較下歐洲人在基督教的文化下, 很能接受禁慾/晚婚(到能負擔時才結婚), 因此相較河流文化, 歐洲人選擇小家庭 or 家族聯盟.

中國

發源最早, 也最成功, 中國的土地面積為全球的7%, 人口卻高達21%. 中國人主張早婚, 人人結婚, 多子多孫

為何?好幾千年前, 在東亞草原上從遊牧轉為農耕時, 中國人多生是福的觀念便逐漸形成. 聚落的首領也很早看到人口數目, 食物和權力之間的關係. 人越多, 食物需求越多, 需要更多人來種田, 生生循環.

中國人 或是說漢人, 發源於北方草原, 但那邊雨水供應不穩定 -> 跑到南邊的黃河上游 -> 在黃河上游學會水利控制及灌溉技術 -> 逐漸南移進入黃河下游及長江for更濕潤/肥沃的土地, 

到十三世紀時, 中國農業是全世界最強的, 在如此精耕下, 沒有畜牧空間, 除了打仗or  耕地的動物外, 唯一畜養的動物就是豬, 牛羊在中國社會很好, 因此中國人中的奶製品及蛋白質攝取量一直不高, 生活中也因此沒有羊毛衣物, 當英國人要賣羊毛至中國時, 發現中國人習慣滑順的絲綢, 不愛會刺的毛料.

集中於稻作, 有好有壞, 好的是生命力旺盛, 且所需的養分要求不高, 可大量產出, 且卡洛里高, 但壞的是他的蛋白質含量只有大麥/燕麥/蕎麥的一半, 且需大量人力

勞力密集, 水利密集的能源模式對中國影響深遠, 水資源需要超越於地方性的勢力管理, 為大型專制極權奠定基礎.

 

第三章 另類道路 (指歐洲與中國)

歐洲的地理的確很幸運, 但這只是開端, 在十世紀時, 歐洲才剛經過一長串外敵入侵, 包括北歐的維京人, 羅斯Russ(俄羅斯), 從地中海來的薩拉森人(摩爾人, 阿巴伯人的古稱), 東歐的匈牙利

沒人能忍受長期的燒殺擄掠, 歐洲人會了反攻, 提高了外地人來打劫的成本, 而在入侵打結的過程中, 歐洲人本身的獲益良多, 北方人及匈牙利人入侵後也在當地定居下來.

中國與歐洲, 或東方與西方, 在希臘與波斯(伊朗一帶)的戰爭代表自由城市 vs. 東方專制帝國制等衝突的象徵, 以及個人私有與一切歸於統治者的財產制度之間的差異.

中國家天下的作風會壓抑企業發展, 阻礙經濟成長, 誰會想要投入資本與勞力, 創造出最後不屬於自己的財富? 平民百姓的存在意義, 除了悅君還有什麼?

在過去的歐洲, 所有權的概念 vs. 專政一直在一個模糊的拉鋸戰, 到最後, 政治制度的崩裂造就了所有權的興起: 帝國的壽命越來越短, 政府權力所及的範圍也變窄, 分裂造成競爭, 要對人民好一點, 不然他們就跑到別國去了(不像在中國跑不掉), 另外基督教的教義是天上的父擁有一切, 國王只是代理者(發動戰爭還需教皇同意), 有法律也有地方封建領主, 不能像中國帝王般予取予求/隨心所欲

歐洲特殊的多元化社會環境, 也會半自治都市的興起造就良好的環境, 歐洲的城市是“商人政府”, 為商所有, 為商所致, 歐洲城市的公民權高漲, 能賦予居民在行商時需要的社會及政治權利, 不受外界干擾. 成立成為奔往自由的大門, 躲避傳統社會束縛, 任何人只要能進入城市, 就能成為自由人, 大量人往城市移動, 也造成西歐農奴制度的瓦解.

為何國王願意放棄部份權力讓鄉下人獲得自由? 1. 新土地/新收成, 貿易和市場帶來收入, 收入帶來權利 2. 自由的農夫與城裡小資產人, 跟有土地的封建領主是天敵, 站在對立時會加入國王這邊.

在古代與現在夾縫中的中世紀年代, 羅馬帝國的崩裂券成為阻止暴政持續的最佳利器, 國家與國家在政治上的對立, 人民的自由進出城市, 使歐洲之所以成為今天的歐洲.

在多數歐洲, 政治跟教會是分離的, 早在羅馬帝國時凱薩的權力>教會, 這跟視宗教為至高無上的伊斯蘭教社會不同, 使歐洲人免於思想的箝制, 鼓勵了精神上的自由及行動上的自發性.

相較中國, 朝廷與官員設定道德標準, 評斷思想和行為, 任何變化威脅到社會穩定, 政府就會出面維持原有的秩序, 中國人在這樣一個兵權或道德體系都很完整且成熟的環境中, 自認比周圍優秀, 外來的知識與方法不論多管用, 一律被拒絕, 敵視.

當歐洲人發現自己安全, 不再受外力的入侵(11世紀), 便著手開始創業活動, 包括農業技術的改良(在輪狀的耕耘器具加上大尖齒的技術), 運用機械來代替動物(風車在低地抽水), 更重要的是城市的少數人口, 掌握了技術/思想/政治等各方面轉化的種子與祕密, 即使城裡人是由鄉下人過去的, 會有傳統的思維組成工會, 帶來限制=>中世紀歐洲, 城市一方面有嚴格的工會控制, 一方面又有不想要傳統道德的自由貿易.

城鎮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湧現, 不論在法國, 北海沿岸, 萊茵河畔等都出現, 統治者都迫不及待的發出特許, 給予特惠, 鼓勵城市發展.

城市的種種限制與自閉門戶, 使工業發展往鄉間發展(包括猶太人+外地人搬入, 離開老闆而自立門戶的新老闆), 離開城市對女工/童工的限制也不再適用, 13世紀開始, 商人便雇用鄉村工人從事低層次而複雜的工作, 最重要是紡織業, 很多地方不能接受, 但英國因為地方自治行之有年(君主難達成工會的要求), 外包制度保留了下來, 能以廉價勞力發展出旺盛的競爭力, 在16世紀從一個生羊毛的原料生產國變成歐洲最主要的工業國.

小結:中世紀歐洲的經濟擴張, 受惠於一連串系統與組織的改革及轉換, 由下而上, 且很快從一個地方擴散到另一個地方, 各地的統治者/小領主都有樣學樣加入改革, 深怕自己不夠快, 都表現出友善/開放的態度, 增加工商業者和他們自己的收入.

 

第四章 發明新發明

一般人認為中世紀的歐洲是介於全盛的羅馬與多采多姿的文字復興間的黑暗時期, 其實不然, 至少在科技上有很大的進步:

1. 水車:尤其在雨量大/水資源豐富的地區增加的速度極快, 也發明出許多配合性的機械, 將水車從旋轉式變成互補式運動, 讓用途更廣:包括搗啤酒花/蒸洗布料/捶鐵, 以及搗紙漿(幫助造紙), 造紙是好幾千年前中國人發明, 經過無數人的手, 一直仍須以手工製造紙, 但13世紀到了歐洲後, 紙立刻變成機械化的產品. 由此可見, 歐洲與其他地方很大不一樣在於它是一個以能源為基礎的文明!

2. 眼鏡:看起來沒什麼, 但讓工人的工作壽命得以延長一倍, 尤其是需要眼力的抄寫員, 工具製造者, 金屬工人等. 技術工匠最精華的年齡是40歲, 但這時卻有了老花, 眼鏡能解決問題, 且老花不用那麼精準(這就是為何餐廳有人借用+廉價商品店有成假的老花眼鏡選擇), 歐洲稱霸眼鏡技術有300-400年, 這段期間由義大利->歐洲各地, 並廣泛用於望遠鏡/顯微鏡上.

3. 機械時鐘:另一個不顯眼, 但很重要的發明, 在這之前需要用水鐘和日?(但在極端氣候下不能用),  製鐘匠必須不斷改進技術與設計, 增加成品的精準度/正確性, 在過程中成為機械工程學的先師與表率. 不論對團體或個人, 時鐘都帶來了秩序與控制, 不需等命令, 每個人看時間就知道該做什麼, 每個人都知道如何規劃自己的工作, 以增加生產力, 生產力的概念其實變衍生自時鐘, 工作的概念變成在單位時間內完成最多產品. 西歐獨霸機械時鐘300-400年的光陰, 直到現在, 最好的時鐘仍是歐洲人製造的.

中國在唐宋時代就有一些天文時鐘, 但只有朝廷有, 他們雖然對這精巧的工藝為之瘋狂, 但沒有瞭解到其重要性, 更不願承認西方優異技術下的產品, 只視為玩具, 中國人的測時法不進則退, 停留在水鐘/

4. 印刷術:中國人在9世紀就發明, 中國文字屬於表意文字(不用字母), 因此主要實施木版印刷(搭配插畫, 因為比刻一推文字要簡單多了), 但也因為成本較高, 限制了印刷物的範圍與散播, 而沒像西方一樣繼續發展下去. 中國儒教的思想, 一直很排斥任何新想法, 科學想法受到相當壓抑, 只能在斷續中發展

回教國家因為宗教的理由也一直很排斥印刷術, 他們無法容忍“印刷版可蘭經” 的想法,  一直到19世紀, 印度才有了第一步印刷機.

5. 火藥:火藥是13-14世紀由中國傳到歐洲的, 中國在11世紀就知道火藥, 當作煙火/戰爭武器, 隨後變成炸彈->13世紀發明了大砲. 但中國人一直把火藥當成燃火裝置而非爆裂物, 可能跟他們人數多, 在對付蠻夷時不需要這麼有殺傷力的. 中國火藥都是粉末狀, 然後速度越慢, 殺傷力就越小, 但從16世紀開始, 歐洲就把火藥弄很小, 加上混合化學藥品, 使其更有殺傷力, 也把製造響鐘的技術運用在火藥上, 使得歐洲成為世界上最強的大砲製造與軍事力量.

如前述, 其他社會在15世紀的航海衝突以前, 其實就落後歐洲了, 我們檢視兩個重要的文明為何落後.

1. 伊斯蘭, 在歐洲發展之前, 750-1100年伊斯蘭的科學與技術水準遠超過歐洲, 但到後來, 宗教狂熱份子認為他們已經找到了真理, 凡是能領導他們回到真理之事物都是有用的, 其他都是錯誤與欺瞞 "將它們扔到水裡, 如果是正確指引的話, 神已經給了我們更好的指引, 如果是錯誤的話, 神會保護我們不受傷害". 相較基督教主張政教分離, 伊斯蘭人認為兩者為一體.

2. 中國, 一推發明都是中國先的, 包括印刷術/紙張/火藥/手推車/指南針等, 在紡織上比英國早了500年, 鐵工業比英國早700年, 很難解釋為何在經濟繁榮與擴張之際, 中國的技術卻沒有進步. 最關鍵的問題在於從沒有人嘗試, 中國大部分科技領域, 在缺乏科學知識還不致於造成障礙前, 就歇手不前了.

*缺乏自由市場及所有權的概念, 中國政府總是侵擾民間企業, 賺錢的企業一下子禁止, 一下子鼓勵, 然後又干擾價格, 限制私人財富增長等, 例如航運一直被天朝視為是難以控制+製造逃亡機會的產業

*社會的總體價值觀, 女性半監禁留在家中, 無法發展工廠式的紡織業, 在歐洲及日本, 女人可以自由進出公眾場合, 並在家庭以外的地方工作, 但在中國卻不行

*獨裁統治, 社會缺乏自由, 且過份重視禮教

在歐洲就沒問題了, “新”本身便是一種美德, 教會應該對科技沒興趣, 但他們也希望減輕世俗勞動而有更多時間祈禱, 也開始注意到時間+生產力=>給引進動力機械製造了舞台. 12世紀的修道院中便出現了水利機械, 幫忙煮飯/磨麥/輸送能源等. 為什麼只有歐洲人如此熱愛新發明, 為新機械而狂喜?為什麼只有歐洲人能培養出接受新發明的態度?歸納幾點大致跟宗教有關:

1. 猶太/基督教都宗敬勞動, 解救洪水的不是上帝, 而是上帝告訴他用建造方舟

2. 猶太/基督教相信人定勝天, 這與相信樹木, 河流等都各有神明的靈魂學派大為不同.

3. 猶太/基督教對時間的概念是直線的, 會持續好/ or沈淪, 但其他宗教多認為是輪迴的, 做不好還有來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